试题与答案

车把上的纸鹤 从学校毕业的那年暑假,我突然萌发单身去江南一座古城旅游的念头。 古

题型:阅读理解与欣赏

题目:

车把上的纸鹤

       从学校毕业的那年暑假,我突然萌发单身去江南一座古城旅游的念头。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古城很美,景色很多,却都分散在各处。我正为此犯愁,旅店的一位阿姨告诉我;“我们这里的一些修车铺里,可以出借自行车,租费极廉。”太好啦!正合一个穷学生的心意。于是我当即在旅店附近的一个车行里,租借到了一辆七成新的自行车。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我兴奋地骑上自行车,在古城宽阔的大道上一溜烟似的疾驰,心里真像插上了翅膀般的自由、欢愉。嗨,只花了一天半时 间,城内的几处景点就留下了我“到此一游”的踪迹。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第三天下午,我又兴冲冲地骑车向郊外的一个著名风景区进发,到那里已是三点光景。环顾四周,没有找到寄存自行车的地方,只有在公园对面的那片小树林里,横七竖八地停放着几辆自行车。我图省事,便将自行车也往那里一放,返身买票进了公园。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景区的面积很大,一路上走马观花游下来已花去不少时间, 然后又坐上了驶往湖心岛的游船。心一静下来,才猛地想起自行车好像忘了上锁,一摸口袋,果然不见有车钥匙。我顿时惊出一 身大汗,啊,这下闯大祸了!游兴全消,苦苦哀求船工将我放上岸去。船尚未停稳,我就箭一般地窜上岸,拼命朝公园出口处跑。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此时,天色暗淡下来。远远地朝对面那片林子望去,不好,那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一辆自行车了。我按住自己那颗狂跳不已的 心,奔跑过去一看一一啊!不禁喜出望外,正是我租来的那辆车 呢!可是车却是锁着的。仔细一看,车把的刹车上夹着一只用纸折成的鹤。我涌上一阵莫名的希望:那车钥匙会不会就在纸鹤里呢?取下纸鹤,一摸,硬硬的,在它的肚子里,果然藏着一把钥匙!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我端详着这只可爱的纸鹤,竞发现它的尾部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:“叔叔,请小心。”激动的暖流顿时传遍全身,这是一位好心的孩子干的,他的巧妙安排,让车主人心领神会,却又不套引 起旁人的注意。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我多么想当面对他真诚地道一声感谢,然而望着暮色中空寂的周围,从何处觅寻他呢?这纸鹤自然成为我的珍藏,哦,珍藏着这位好心孩子对我的一份关爱,也珍藏着我对他的一份怀念。     

1.联系上下文,解释下列词语。   

     端详——     

    心领神会一一

2.仔细阅读上文,将下列反映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按顺序排好(在词语前的括号里加上序号)。     

    (       )喜出望外     

    (       )大惊失色     

    (       )温暖如春

    (       )兴致勃勃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(       )心急如焚      

    (       )心存感激

3.你觉得那个孩子将车钥匙放在千纸鹤里有什么好处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4.如果你就是这位到古城游览的学生,当你发现纸鹤里的钥匙,看到孩子写的纸条时,你会在心里默默地对那位好心的孩子说什么呢?请写下来。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5.你认为“车把上的纸鹤”这个题目取得怎样?为什么?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答案:

1.端详:仔细地看。

    心领神会:不用对方明说,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。也指深刻地领会。  

2.4  2  5  1  3  6  

3.将车钥匙放在纸鹤里可以让车主心领神会,却又不会引起旁人的注意。  

4.我会说:谢谢你,心灵美好而又聪慧的孩子。  

5.这个题目取得好。题目形象鲜明、温馨,点出了故事中的主要事物,反映了孩子的美好心灵。

试题推荐
题型:阅读理解与欣赏

泪光中的食指

赵丽萍

      (1)初一那年,他染上了一个恶习:偷窃。当同学将这件事情报告老师后,他的行为开始变本加厉了。无奈之下,老师在家长会上公布了这样的事实。所有的家长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最后排的他和他母亲。

      (2)晚上回到家中,母亲二话不说,拿起皮鞭,让他跪下。他的确跪下了,可他为自己辩解:老师只是一面之词,我根本没偷!母亲一皮鞭狠狠摔下去,歇斯底里地吼道:不许狡辩,给我老老实实跪到天亮! 

      (3)深夜,母亲坐在一边的椅子上陪着他继续跪。一个小时过去,两个小时过去,三个小时过去……直到六个小时过去了,他终于忍不住挪了挪双腿,乞求母亲:“妈,我疼。”母亲盯着他的腿,裤子磨破了洞,膝盖磨破了皮,地上沾满了星星点点的血迹。他把两手垫在了膝盖下,又一次乞求两眼发直的母亲:“妈,你真让我跪到天亮吗?我是你的独生儿子啊,你已经失去了我爸爸,你舍不得再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,你一定心疼我的,对不对?”话音刚落,两眼发直的母亲,突然站起身来,一把拉开他垫在腿下的双手,厉声吼道:“跪!坚决给我跪到天亮!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去偷!”“我没偷!”他大声喊,“我只不过借别人东西用了一下而已。我是你的儿子,你为什么这么狠心让自己的儿子跪到天亮呢?你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妈妈?”说完,他一个起身冲进了房间,他的母亲追过去,而他,却“啪”的一声反锁了房门。

      (4)母亲哭了。跪在他的房门外哭了起来。十二年来,母亲在父亲去世的时刻哭过一次。那是六年前,他的父亲因为偷盗抢劫而被判处死刑。在送行的那一天,母亲牵着他稚嫩的小手,追着警车一边跑一边喊父亲的名字。他清楚地记得,父亲临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母亲说的:“教育好儿子,教他走正道,拜托你了!”那一刻,母亲哭得昏天黑地。

      (5)而这一回,他又听到了母亲同样绝望的哭声,心如针扎。可一想到膝盖上的伤痕,他又用被子严严实实蒙住了自己的耳朵。而他并不知道,房门外的母亲,此时在经受着怎样的痛苦与折磨?

      (6)母亲失望极了。她缓缓站起身来,仔细端详了一番他的房门,仿佛端详自己的儿子一般。然后,缓缓走进厨房,拿出一把菜刀,闭着眼睛,狠狠对着自己的右手砍了下去。只听见“啊”的一声,母亲右手的食指被完完全全砍了下来。等他拉开房门赶出来的时候,母亲已经昏迷在地上。

      (7)从那以后,他后悔不已。他悔恨自己不该做可恶的“第三只手”,悔恨自己不该和母亲狡辩,悔恨自己没给母亲争光,悔恨自己那天为什么不跪到天亮……十指连心啊,母亲被砍掉的那一根食指,其实是一刀砍在自己的心尖上啊。“第三只手”的痛苦,只有做母亲的人才会不求回报地为自己扛。母亲不忍看见自己的儿子断掉手指,因此,她剁掉了自己的手指,让儿子吸取血的教训。想着想着,他开始痛哭流涕,他发誓从此要让母亲骄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。

     (8)于是,他抛开一切杂念,发奋苦读。五年前,他顺利从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。如今在美国读博的他,经常给我发来邮件。当我问及他毕业后是否回国时,他的字里行间满是对母亲的思念和恩情:“回,肯定会回!你知道吗?是我的母亲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,我一定要回来好好孝敬她!”

1.第(3)段中“一个小时过去,两个小时过去,三个小时过去……直到六个小时过去了”这样写啰嗦吗?请简要说明理由。

 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.面对恶习不改的儿子,母亲用了哪些方法让儿子痛改前非,发奋读书的? 

 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3.品析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。

     说完,他一个起身进了房间。他的母亲追过去,而他,却“啪”的一声反锁了房门。

 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4.你更欣赏文章中哪一个人物?请说明理由。

 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5.文章中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改掉“第三只手”的恶习,能不能不砍掉自己的手指呢?请你帮“母亲”出出主意,再介绍一种好方法。

     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查看答案
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