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题与答案

材料一“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。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,万峰响应。义旗一指,

题型:材料题

题目:

材料一  “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。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,万峰响应。义旗一指,各省景从,不及旬日之劳,……四千六百九年(注:辛亥革命前后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的一种纪年法)之旧物光复于一朝,扫二百六十六年之淫威尽除于一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今日之日》(《申报》中华民国元年十月七日)

材料二 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,哥老会的摇旗唤呐,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,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。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,却不曾活动。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。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,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,也是可以倒去的,大逆不道的民主,也是可以建设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毛 * * 在《民众的大联合》(1919年7月——8月)

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,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以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。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,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,几乎丝毫没有受伤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陈独秀《〈新青年〉之新宣言》(《新青年》1923年第一期)

(1)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?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述辛亥革命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(2)材料二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?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时代背景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(3)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,评价材料三中陈独秀观点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答案:

(1)主要意义:推翻满清专制统治。不同:材料一侧重民族革命(或反满),材料二主要侧重思想。

(2 )局限:脱离大多数的民众;更进一步的思想解放。时代背景:中华民国有名无实;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;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;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。解放(或民主共和思想传播)

(3 )①陈独秀只看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,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,但没有看到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、颁布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。②辛亥革命后,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。陈独秀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进步作用,这具有一定片面性。③同时,陈独秀认识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思想解放任务的艰巨性,这具有合理性。

试题推荐
题型: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

甲公司向B公司购置100立方米原木,价值15万元,在付款方式上,B公司以方便内部资金使用为由,要求甲公司提交一张金额为10万元的转账支票,另外5万元支付现金。甲公司以银行卡得很死,不方便提取太多的现金为由,不同意支付5万元现金,表示以支票一次性支付,B公司无奈,只得同意。但是甲公司称,原来说只开一张10万元的支票,所以我公司已经在支票上填写了10万元金额,现在看来不能支付现金,只能将10万元金额改为15万元,B公司的经办人员不同意,要求甲公司重新开一张支票,甲公司重新开了一张支票交付给B公司,但是在支票的背面书写了不得背书转让的字样。B公司因为拖欠数月的电话费,为了应付即将停机的警告,将此支票背书给C(电讯)公司,C公司接受该支票后,因工作耽误,至3月16日才去提示付款,被银行拒绝。

B公司能否要求甲公司将付款方式分成两种?能否要求一部分货款以现金的方式支付?

查看答案
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